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佛家人才观漫谈


     
  见此题目,看官或许有言:佛家人讲求四大皆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哪里来的人才观点?其实不然,世间各种宗教中,也许佛家是离人世最近的。佛也好,菩萨也好,其实他们都没有坐在大雄宝殿里(坐在那里的只是佛像),而是就在你我的身边。因为佛家提倡“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业”,要求菩萨必须入世度人求人,且被救被度者是什么样的人,菩萨就以什么样人的身份出现;反过来说,凡是在生活中牲自己成全他人的人,不就是活菩萨吗?而且佛家所说的佛法也好,“极乐世界”也好,“地狱”也好,其实也没有在别的地方,而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六祖慧能大师曾有讨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堤,犹如觅兔角。”可见想离开人世去求佛法,就像去寻找长着犄角的兔子一样,即使费尽千辛万苦,最终只能落个“求不得”。故佛法即世法,世法即佛法。既然佛法就是世间法,哪能没有“人才观”呢?难怪南怀瑾老先生把佛家比作“百货店”,劝人没事就去逛一逛,可找到不少好东西。
  其实佛家本意,无非是劝人不要一门心思只追求物欲享受,而是要注重追求精神人格的完美和智慧的圆满;完美园满到了极点,人也就成了佛。所以佛实际上就是人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才,人人皆有佛性,即人人皆可成才。根据人们对佛的种种不同称呼(按照佛家说法佛共有十种名号)我们也大致可见佛家所主张的人才标准。例如:
  人才是为追求如真如实(真如)之理而来的人,故佛又名如来;
  人才是遵循正确道路探求真理,从而达到无所不知境界的人,故佛又名“正遍知”;
  人才是智慧(明)知德行都达到圆满具足境界的人,故佛又名“明知足”;
  人才是追求并拥有美好归宿的人,故佛又名“善逝”;
  人才是能全面了解物质世界,生命世界、精神世界一切事理的人,故佛又名“世间解”;
  人才是既能自己觉悟,又能让他人觉悟(自觉觉他)的人,故佛全称“佛陀(觉者)”。
  可想而知,只要你能达到以上标准,哪怕是达到其中的任何一条,看世界上还有谁敢不承认你是人才。
  佛家不但有人才标准,而且还为人指出了成才之路,这就是所谓的“六波罗密”。“波罗密”的意思是:“到达彼岸”,旧译为“度”,故“六波罗密”又称“六度”。佛门第子固可通过修行“六度”走向成佛,咱们大家也可沿着“六度”之路走向成才。具体而言:
  一是施舍,施者,奉献也;舍者,牺牲也。人若想成才,首先要树立献身精神。无论是为了信仰,还是为了做学问做事业,如果一点牺牲精神、奉献精神都不讲,你就成不了大器。
  二是持戒,即遵守戒律而不触犯也.所是你是国民,就是遵守国法;是党员,就得遵守党纪;想成才,就得讲究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现在有一种流行观点,似乎可称“人才”者,即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试想那不食人间烟火,饱受万民敬仰的佛尚且要被八戒,十戒等众多规矩管着,何况咱们一介凡夫俗子,焉能不守规矩?
  三是忍辱,即能忍受苦痛屈辱而无抱恨之念也。人活着本来就不易,若想成才,更是少不了三灾八难的磨炼。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故人若无能够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及百折不挠的韧性精神,恐怕连活下去都难,更别谈什么成才和担当大任了。
  四是精进,即勤奋也。人若想成才,当然离不开这种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力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奋斗精神。
  五是禅定,即通过静虑思维以定止散乱之心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可以说是一切成功者必不可少的品质,故人若想成才,也必须有这“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态度和执着精神。
  六是智慧,能够学习了解世间万事万物名为智,能够领悟和运用事物所蕴含之理名为慧。故有智无慧,不过是一个会走路的“活书架”;有慧无智,最多是个难成大器的“机灵人”。故人若想成才,非智慧双修难以成就;若想成为“大才”,则更须掌握能先知先觉的大智慧不可。
  据说佛门弟子修行六波罗密,最高可修炼成为阿罗汉,距离成佛还有一截不小的距离;而世人若能真的从这六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大约离成为“人才”也就不远了。
  昔有宋朝权臣崔赵公曾经问径山和尚:“弟子出家得不?”径山傲然答曰:“出家乃大丈夫事,岂将相所能为?”可见佛家的人才标准毕竟是太高了一些。故我想人若真的修炼到了佛的境界,也无非是抽空儿给人做做心理医生,传授几手让人自己保佑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招数而已;恐怕不会,也不屑再去管人间的琐碎杂事,诸如保佑人升官发财长命百岁之类。看来这人间俗事,还是要交给那些自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去打理了。            

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