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学生小岗创业成功引发“鲶鱼效应”


    整个夏天,大学刚刚毕业的王中华都在心焦地等待着,等着夏日里的暑气消退。进入秋高气爽的9月时,他就可以大干一场,为十多个蘑菇大棚撒种,进入他的第二个“收获季”。如果不亲眼见到,没有人会想到他是一个跳出农门的“天之骄子”。
  2006年,大学三年级的他就落户小岗村,利用课余时间在这块相当知名的土地上守着十几个蘑菇大棚做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搞自主创业。“天天晒在田地上,买料、搭棚、填土、堆肥,种蘑菇前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亲手完成。”皮肤黝黑的王中华笑着说,暑期反而成了最忙的时候。
  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落户小岗
  2006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种植双孢菇的小岗村民及大学生创业者可获得每个大棚1万元的无息贷款和6000元的补贴,蘑菇销路由村里的专业合作组织统一安排,并与农民签订合同、订立保护价。
  消息传到安徽科技学院,王中华、苗娟、周盘龙眼睛一亮!他们3人曾在社会实践时首次接触并立刻喜欢上了双孢菇,3人决定落户小岗村种蘑菇创业。
  不到22岁的王中华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第一次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第一季菇收下来,3个创业者的双孢菇大棚平均收益近万元。
  继王中华等3人成功创业后,小岗村两年来吸引了二十多位大学生落户,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园,小岗村再一次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使小岗村知名全国的第一次壮举发生在29年前。当年,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秘密签下“生死契约”,在全国开创了土地“大包干”,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巨浪。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村庄,如今有108户476人,人均耕地面积3亩多,人均年收入刚刚达到4000元。这种状况,让人有些失望,因为与先富起来的沿海农村相比,它已尽显落后。
  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今年60岁的关友江告诉记者:“大包干解决了温饱,但没有新思路不能实现富裕,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想找到致富新路。”
  另一位大包干带头人、担任过村委会主任的严宏昌,十几年来为了带领全村人实现富裕,先后搞了不少项目,有瓶盖厂、电子仪表厂、面粉厂、铜线厂等,但效果都不理想。
  大学生创业成功引发“鲶鱼效应”
  2005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凤阳县政府也开始新的改革尝试,出台政策吸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招聘大学生担任“村官”等,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凤阳县县长范迪军看来,小岗村所欠缺的最关键的就是人才,大学生落户“参与现代农业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到小岗的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是积极促成大学生落户小岗创业的关键人物。他认为,对于造血机能不足的小岗村来说,打开小岗人的思路最关键,而大学生当农民创业的精神对小岗人的触动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落户”创业的大学生在这里引发了“鲶鱼效应”。为了致富常年在江苏打工的村民徐家友,听说大学生落户小岗创业,并且收益相当可观,果断决定回家。他将自己的4个大棚建在了大学生们的附近,方便交流,遇到问题就到大学生那里找答案。
  “这回跟以往不一样,以前都是咱们农民自己干,技术、市场什么的,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徐家友憨厚地笑着说,“现在大学生来了,他们知识那么丰富,眼界也不一样,跟着他们干一定比自己干发展得好!”
  由于政策的优惠、良好的收益、大学生的带动,如今小岗村已建起了169个双孢菇大棚。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内的十余所高校均已正式表示将在小岗村等地建立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现代农业创业大军。
  链接
  为鼓励小岗人和外地优秀人才到小岗创业,凤阳县不仅出台优惠政策,而且针对大学生基层创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凤阳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和具体管理办法,在帮助解决资金难题的同时,在基础设施、生产技术和生活上也给予他们特别的关心和照顾。2007年,凤阳县大学生创业园已发展到3个,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3名大学生投身农村创业。
  王中华今年通过和同学合作新增了8个大棚,和王中华一样,苗娟新增的8个大棚中有6个是与同学合作建设的,苗娟说种植蘑菇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她通过与同学合作的方式扩大种植规模。
  据王中华介绍,目前小岗村共有12名大学生参与蘑菇种植,除了安徽科技学院的学生外,还有南京农业大学、湘潭大学的,甚至有的学生不要优惠政策,自己出资建了两个大棚。王中华说,他们决心非常大,现在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团队,集体采购、销售,准备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址138139.cn 微信1631640 QQ3149886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