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刘建亚:最难是下定决心背水一战的刹那


  
  从1995年回国创业到现在,刘建亚一直异常忙碌。最近刚刚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华人生物学家大会,马上又飞到美国谈项目合作事宜。
  身为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园CEO,刘建亚博士看上去儒雅平和,但交谈时显现出来的思维缜密、反应迅速,给人更深的感觉是:这是个一旦有准备就会开始行动的人。 
  刘建亚的简历离开不“生物”二字: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986年至1991年,先后在加拿大康克迪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加拿大魁北克实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任研发部主任;1994年创建加拿大PDF科学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回国创立天津比特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是第一家留学生自己的生物技术企业;2001年带领20多位海外生物学人在天津创建泰达华生生物园。 
  目前,以生产快速诊断生物制剂和生物营养品为主的比特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大省、区、市,产品品牌在家用自测的领域已具有相当的影响。而目前华生生物园入园的企业近20家,在谈项目有20多项。预期2005年入园企业将达到60家以上。 
  “‘万事开头难’。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从零开始总是最困难的。创业之难莫过于创业者下定决心背水一战的一刹那。为了这一刹那,可能要准备数年。对于有诸多生存与发展选择的人来说,这一刹那甚是困难;而对于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创业好汉,这一刹那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一个创业者不论成功与否,都会有一段故事让人心动。创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艰苦跋涉和孤独的旅程。”刘建亚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充满激情。 
  风险投资家说“你们是行尸走肉” 刘建亚的想法是“我偏偏不信这个” 
  “创业之先选定自己的创业方向与目标,制定一个商业计划是第一个难关。接着是找到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更加困难的是如何按计划实现最初规划的方案和预期的目标。许多创业者在未达到第一目标时已耗尽了资源。”刘建亚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体会。 
  比特菲是刘建亚回国后与合伙人共同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回想创业初期,刘建亚觉得每一个步骤都很艰难。从制定计划,融入第一笔资金,到开发出市场所需的产品,最终让顾客接受产品,并确保赢利,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及人力资源,同时需要创业者24小时的全神贯注。每一个过程中,市场上是否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或替代技术与产品,都足以让创业者的每一个细胞均处于亢奋状态,每一个环节也都可能让人牺牲。 
  他说,正是这一艰难的创业过程,才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从概念构思、可行性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员招聘及团队构建,一直到建立企业文化、进行品牌宣传等不同阶段的酸甜苦辣,才切实明白了“万事开头难”的真谛,才真正理解了创业者的艰辛,更是体会到了不管准备得多么充分,总是不能完全按最初设想实现计划目标。 
  刘建亚还记得1995年前后,也就是他刚刚踏上创业之路不久,在一次高科技项目风险投资推荐会上,加拿大的一位风险投资家说的一句话―――“你们是行尸走肉”(Youarelivingdead)。这让刘建亚十分震惊。这位投资家还说“你们注定会失败”,因为统计表明高科技企业3年创建期的存活率只有1%左右。刘建亚身旁的一个创业成功者当即说:“别听他们的,别指望他们会给你钱,要依靠自己闯过难关。” 
  刘建亚当时的想法是“我偏偏不信这个”。回顾那时的情景,他说:“我今天还很幸运地活着,而且看到了前面一片美好的曙光。对于创业者而言,相信你自己能够成功,你一定会成功。” 
  知名教授说,你们大部分会大败 而归刘建亚反而认为是一种机遇 
  提起为什么当初有回国创业而且组织团队共同创业的想法,刘建亚说,十几年前在海外工作、学习时,看到中国有那么多留学生在每个专业上领域做得都不错,总觉得有一天把这批人组织起来,一定能从产业发展方面为国家做很多事情。于是在2000年,包括刘建亚在内的20名留学欧美的生物学博士,从各国而来齐聚天津,开了一个国际生物学研讨会,为华生生物园创建打下了基础。 
  但是创业在任何国家都是困难的,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更困难。统计数字表明,新创建的企业3年内90%会失败,而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3年的存活率只有1%~2%左右。 
  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海外学人回国创业的成功率低于国内创业者的成功率,由此认为海外学人不适合创业。刘建亚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片面的。 
  他分析说,海外学人归国绝大多数创建的是高科技企业,其成功率本来就低于创业的平均水平,更何况没有人真正地研究和统计过,在高科技企业中,海外学人创业者与国内创业者成功的比例孰高孰低。 
  十来年的留学工作经历,让刘建亚时常有紧迫感。因为新经济在欧美崛起,留给华夏儿女的机会不多,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将取决于我们国家能否抓住这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时机,即在IT业、BT业、环境工程和新材料业能否大有作为。 
  1995年回国后,恰遇生物技术企业发展低迷时期。1998年,一位生物学知名教授在一次企业家研究会上说:“你们学生物技术的,从海外回来创业,大部分撞得头破血流,大败而归。”听了此言,善于面对挑战的刘建亚反而认为是一种机遇,于是萌发了第二次创业的念头,即创建一个生物技术专业化园区,创建一个可供更多人创建生物技术企业的共用平台,降低创业门槛,通过提供创业咨询和共同平台及全方位的服务,缩短生物技术企业创建和发展的周期,以期提高生物技术企业的存活率。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投资机会。 
  刘建亚当时的想法是,也许泰达华生生物园会成为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指数。但他深知搭建这个平台,这个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会遇到一系列困难和障碍。 
  每一个生物技术企业在启动时,一般都要投入两三千万元人民币,均需要经历3至5年的研发阶段。如果是生物制药企业,这个时间可能会更长,投资要求更大。而且生物技术创业的技术门槛普遍比IT产业高,人才门槛也普遍高于IT产业,一般情况是,从事生物技术的人研究生毕业后至少需要有5到10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才可能具有产品开发的能力。而此时年龄均已超过35岁,上有老,下有小,是负担最重的时候。 
  所以刘建亚坚持认为:我国要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建立一批设施完善的生物技术园区,以保障和提高创业者的成功几率。这个模式适用于许多产业。 
  从梦想成为科学家到经营实业中国缺少的是高智商的企业家 
  一篇《哥德巴赫猜想》曾让当年读大学的刘建亚对科学有许多幻想,包括梦想成为一个科学家,但现在的他却在实实在在地经营企业。刘建亚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眼界开阔了。 
  从1987年起,刘建亚就在加拿大当留学生学联主席。看了许多东西,有了比较,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到底缺什么?他的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不断富强,中国将来不缺少科学家,缺少的是既懂技术又懂专业的高智商的企业家。 
  于是他舍弃了加拿大的公司,回国创业。 
  他说自己在跨出第一步的时候,并没有预想到会有这么多困难。但是闯过来之后,有一点感受尤其想告诉想创业的人:不要瞻前顾后,要想拥有事业上感到满足的一天,那么起码,今天要敢于下决心跨出这一步。 
  刘建亚不承认自己是成功者,只是认为自己是下海游泳比较早的一个幸存者,并且深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面临被抛在后面的危险。 
  他说,创业是创业者个人的升华。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未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科学追求的是发明、发现和完美地回答出为什么,而企业追求的是为顾客提供完善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最先进的发明未必能转化成生产力而使企业成功,生物技术创业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刘建亚看来,每一个准备创业的人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心理准备:第一个是你会永远都需要钱、需要资本。这个问题能不能良好地解决关乎生存;第二个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团队。 
  华生生物园建立后,刘建亚一直在积极呼吁建立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政策,已经组织了两次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强国战略研讨会,探讨呼吁出台产业政策是重要的议题。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刘建亚说,这需要国家尽快制订相适应的产业扶持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投融资政策;需要国家建立生物技术产业基金,作为种子吸引、牵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更大投入中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需要全民更深入地了解生物技术产业革命的意义和将对人类生存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需要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领导共同创造一个更适合生物技术企业创业的环境,让一批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的企业家脱颖而出。 
  经过近3年的发展,泰达华生生物园已完成了不同面积的实验室、创业单元的建设,中心实验室平台,还拥有了6个中试基地。刘建亚说目前最大困难是理顺在第一个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现代企业结构,在步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之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华生生物园正在经历企业重大改组和生物技术专业风险投资基金募集的过程,在今后一至两年内将推出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创业令人陶醉,可让你高歌一曲,可让你跳起欢乐的舞步,也可让你经历彻夜不眠的痛楚和背叛的伤害。一次次你会走向成熟,更加坚强,更加斗志昂扬。你的思想会更加敏锐,洞察力更加深邃。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是创业者最美妙的体会。”刘建亚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创业的心理历程。 

www.163164.com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