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投入288收益达10万 南宁一公司快速造


     
  近日有读者向记者报料,在南宁市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只要投入288元,就可以成为公司的“业务员”。如果“业务员”能够不断地发展下线,完成17个月的“投资循环”,就可以得到总计将近10万元的收益。记者近日到该公司进行了探访,发现其中疑点多多,一些老“业务员”称,他们并没有得到公司承诺的某些回报。 

  记者初探:公司总部人声鼎沸 
  2月21日,在南宁市大学西路,知情者把记者带到了一栋楼房的3楼,记者看到,在过道外挂着一个桌面大小的木牌,上面用毛笔写着“××公司”4个字。在一间标着财务室的狭小房间里,4名工作人员在紧张地算账。见到记者面露疑惑,一名工作人员称:“这里虽然办公条件比较差,可这是赚大钱的地方。” 
  在一间约30平方米的公司“大厅”里,记者看到里面有数十人正在观看、议论那些在“大厅”内展示的荣誉证书和感谢信,屋内人声鼎沸,这些人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以女性居多。记者看到房内悬挂有10多面锦旗,而在一张感谢信上写着“我从2004年6月份参加××公司……现我已领回本钱,特感谢何大姐及全体员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在房间的一角,一群人正围着感谢信里提到的“何大姐”,她是在2004年5月最早参加××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在广西,北流是做得最好的地方,那里一个月下单的人超过2万,现在已经有近10万人加入,我自己也有几万人的下线了。吉林、辽宁那么远的地方还有人坐飞机过来加入呢”。何大姐告诉记者,只要拿出288元,就可以成为××公司的“业务员”,加入一个月后可以领到公司返还的160元,在第2个月到第6个月之间,每个月可以领到公司返还的180元,之后的月份,只要发展到公司规定的下线数量,就会领到更多的钱,17个月完成一次“投资循环”,大有赚头。 
  另外一名元老级的30多岁妇女也对记者说:“公司有产品还有生产基地,我们不搞虚的东西。”几位元老的现身说法,让一些来咨询公司情况的人羡慕地说“好机会都让你们给抓住了,现在赚了不少钱吧?”“这次我可放心了。”…… 
  细细分析:“扶贫计划”很是玄乎 
  记者了解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生产一种名为××生物霖(灵)的“高科技绿色环保”产品。公司对外宣传,他们要开展“扶贫支农计划”,帮助广大农民及贫、残、弱者脱贫,倡导志士同仁共同关爱和帮助消除农民的经济困难。他们把发展下线称为“帮助贫困者加入”,这项计划是从去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据说广西已有近20万人参加。 
  据介绍,参加公司“扶贫支农”活动的人可得到两部分收益,即投资收益和差价收益。“业务员”只要交上288元,两个月后就可以领回本钱。如果能够通过公司的考核,发展一定数量的下线并完成了17个月的“投资循环”,就可以像何大姐说的那样每月都可得到较高的投资收益,17个月将得到总计近10万元的收益。下线数量越多,领到的钱还会更多。 
  差价收益则主要是从公司领到“赠送”的产品后,转给自己的下线可得到每瓶1元的差价。每发展成功一个“业务员”(下线),就在其交上288元后“送”给业务员8瓶产品。也就是说,每发展成功一个“业务员”就可净赚8元,加入较早的元老半年多来一般都有近万名下线,这样算来,他们光是差价收益就有将近10万元。此外,公司还有0.2元/瓶的“市场开发费”,下线越多赚到的“市场开发费”就越多,这样的“财富效应”很是吸引人。 
  由此来看,××公司在做着一件赔钱赚吆喝的生意,该公司在对外宣传时也说自己目前在做亏本生意。那么,他们用于支付给“业务员”的巨额“工资”从哪里来,这样的运作模式又能维持多久呢? 
  “其实这就是后面的人给前面的人‘埋单’,后面不断有人存钱进来,就算不断地有人取钱,也能够应付得了。不过,关键的一点是,后面加入人的数量也必须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增加,要不然很难维持这种高速扩张的运作模式。”一位“元老”向记者透露出其中的奥秘。 
  ××公司总经理也承认,公司是在利用时间差积累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前面加入的人辅导和“帮助”后面加入的人,人不断地加入进来,资金就能不断地积累。 
  那么,“业务员”交288元换来的“高科技绿色环保”产品真的都拿去销售吗?“其实卖不出去也不要紧,你可以白送给别人啊,甚至当垃圾扔掉也不要紧,关键是你能够发展到越来越多的下线。”一位元老级人物对记者坦言,尽管她知道××公司实际上是用后面的人交的钱来支付给前面加入的人,但能“发财”到什么时候,她心里也没底。 
  造富“神话”:细想让人疑窦丛生 
  据××公司宣传,该公司的产品在农牧业上的使用效果很好。但是,在该公司宣传资料上证明该产品有“特效”的单位中,记者没有看到权威部门的鉴定报告,宣传资料上涉及的“广西养生研究会”和“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记者数次通过114查询均被告知上述单位“没有资料登记”,因此一时无从考证。 
  记者发现,公司“大厅”墙上所悬挂、张贴的众多锦旗、感谢信里,落款日期几乎都是2004年12月,而它们的色泽也几乎都一样,这不禁让人生疑:这么多人给公司送的锦旗和感谢信为何如此集中于同一个月? 
  而在该公司一张制作十分粗糙的宣传光碟里,记者同样发现诸多令人颇感疑惑的地方。整张宣传光碟,没有声音的片段竟然长达10多分钟,其中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片段,如公司参加2002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专家”点评公司产品等。 
  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相当大一部分的人都是在去年12月份之后成为××公司“业务员”的,许多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说自己已经领到了第二个月的收益。但是由于该活动是从2004年5月份开始的,还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完成17个月的“投资循环”,许多“业务员”对能否领到近10万元的“投资收益”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纷争初显:回报未能兑现怨气重 
  2月22日下午,当记者再次来到××公司时,刚好遇上一些人在一个小房间里争吵起来,记者于是趁乱进去“看热闹”。 
  “我们一开始就为公司打江山,现在公司发展大了,就不管我们这些元老的死活了。”一位40多岁的妇女说这话的时候气不打一处来。据了解,这是该公司的几个“元老”在为一些利益分配的问题争吵。 
  记者了解到,这几名“元老”争吵的原因是,原先××公司总是将“业务员”的“工资”发给她们这些经销商,再由她们分发给“业务员”。而现在,“业务员”的“工资”不由经销商代发了,经销商的利益因此受损。 
  一位“元老”说:“公司经常对我们说‘大舍才能大得,不舍就不得’。公司说是扶贫支农,但是扶来扶去,连我们这些元老都还没有脱贫呢!”另一位“元老”则道出了经销商“不爽”的原委:她从去年5月份开始加入公司搞活动,但是当初垫支的钱至今没有得回,公司承诺支付的0.2元/瓶的“市场开发费”也从来没得过,她只好偷偷从代领的“业务员”的“工资”里面扣出来。现在“业务员”的“工资”不由经销商代发了,她们因此感到很郁闷。 
  另一位“元老”则向记者透露,公司没有什么管理人员负责长远规划,稍微大一点的事情都是总经理说了算,从来不征求他们的意见。她担心,随着加入公司的人员数量的迅速增大,财务支出也将犹如滚雪球一般迅速膨胀,如果公司这样的“亏损经营”万一资金链断裂,还不知如何是好。            

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