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学生兄弟火红手工皮革店


     
 
  幽静的绍兴路上,一路旧上海风情的低矮建筑和法国梧桐,间错着画廊、书店、出版社。在汉源书店的对面,两位大学生兄弟开了一家店,才开张短短一个多月就已名声在外。据老板自己介绍,上海各大时尚报刊和杂志争相为其做“免费广告”,还有老外拿着杂志上写的地址找上门来,而上海时髦的青年男女更是不会放过一饱眼福的机会。到底是什么店这么神奇? 
  清华毕业生“下海” 
  过往的路人很容易被奇特的店名“树”所吸引,到底是卖什么的呢?好奇的人们总会走进去看看。原来这是一家卖皮革制品的店,有各种式样的包、皮带、钱夹和像架等等小物品,都是用牛皮革做成的。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所有的皮革制品都是店主人亲自设计、裁剪和缝制的,用一位老外的评价,是绝对的“original”(原创)。 
  这里的包没有名牌包光鲜亮丽的外表,也不像所谓的名牌包,款式总是千篇一律,它的样式不会规规矩矩,方方正正,可能是店主人无意中看到的一块边角料,不加剪裁便缝制在一起,也可能是不同纹理和不同颜色皮革的巧妙搭配。如果把所谓的名牌包比作贵族小姐,端庄典雅,这里的皮革制品就像是吉普赛女郎,处处散发着野性的魅力。 
  每一款皮革制品都是店主人当时当地灵感和心情的结晶,这里没有复制和模仿,更没有成批量生产,只有属于你的“original”。那么这家店主是何许人也? 
  这家店主是一对亲兄弟,哥哥叫阎海,弟弟叫阎峰,都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哥哥2001年毕业,弟弟2002年毕业。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不去当高级打工者,而是自己开店当小老板,真是少而又少,能想到的人不多,想到了有勇气去实践的人就更少了。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找一份较好的工作根本不成问题,兄弟俩怎么会想到去开店呢? 
  兄弟俩老家在安徽,父亲在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皮件厂。都考上了美术学院的哥俩放暑假回到家闲着没事,总会利用学到的设计知识,用皮革做一些小东西,比如一双拖鞋、一条皮带、一个包等等。慢慢地,越做兴趣越浓,哥俩就试着带了一些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皮带到北京的秀水街(就像上海的襄阳路市场),让里面的店老板代售,结果都被卖出去了,兄弟俩大受鼓舞。 
  不过当时兄弟俩还没有开店的打算。哥哥阎海毕业后进了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广告策划,可是枯燥的上班生活无法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阎海觉得这份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2002年,弟弟阎峰也要毕业了,可是阎峰却并不想找工作。于是兄弟俩一合计,决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制作皮革制品,做一回小老板。 
  上海开店一波三折 
  一开始,兄弟俩打算在北京开一个小作坊,自己设计制作皮革制品,然后请人代理销售。然而,北京市区的房租太贵,为了节省房租,兄弟俩把小作坊开在了离北京不远的河北廊坊。那是2002年初的事儿了。然而由于刚开的小作坊没有名气,店老板们对手工制作的皮革制品的市场销量没有信心,不敢代理。另外,廊坊是个小地方,此类物品的消费群体很少。或许还有初下商海的缘故吧,总之,结果就是好不容易筹集来的一万多元资金基本上打了水漂。 
  困境之中,刚好上海的朋友来看望他们,觉得他们制作的东西很有特点,便决定带一些产品回上海,让上海的店老板们试销。大上海的海纳百川起了作用,试销的结果还不错。这给挣扎中的兄弟老板一丝启发,“走投无路”的兄弟俩就这样转战上海。 
  2002年8月份初到上海,对上海市场没有底,已经呛了一口水的兄弟俩还是想走请别人代理销售的路子。上海的店老板也和北京的一样,觉得兄弟俩做的东西不错,不过和正宗的名牌货比起来显得粗糙了些,而且又没有名气,担心挑剔的上海人没法接受,担心市场销路有限,不愿代理。兄弟俩第二次陷入困境。 
  不过在香港名店街朋友一家小铺搭售的结果让兄弟俩看到了自己产品在上海市场的潜力。今年春节过后,在上海辗转了半年的兄弟俩,终于决定再赌一把——从亲戚朋友处筹集了一笔资金,在上海开一家店,自己制作,自己销售。 
  要开店,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店面。找店铺的经历也三番五折。开始,兄弟俩想在白领汇聚的徐家汇一带开。但几天苦苦寻觅的结果却是:租金太贵,初创期风险太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合适的地方。 
  有一天,哥哥偶尔从绍兴路路过,发现汉源书店的对面正好有一个小店面在寻租。店面虽小,但店租不贵,只要1000多。兄弟俩当时觉得,绍兴路是文化出版一条街,文化气息浓,而且对面就是小有名气的汉源书店,经常有一些眼光独到的顾客,就付了一年房租把店租下先开起来。 
  或许是为了考验这对兄弟。才装修,就“霉事”不断:那几天刚好下阴雨,整条街冷冷清清的,很少人经过;附近热心的老头老太告诉这对兄弟,这家店铺曾经开过鲜花店、水果店等各种店,结果都才开门就关门——因为人流不多,没有生意。 
  兄弟俩动摇了,想退租。但房东不愿意把好不容易挣到手的一年房租退掉。退租没门,兄弟俩只好硬撑着了。 
  原创风格,倍受青睐 
  没想到开店第一天就出乎意料,立即有两笔生意入账。绍兴路上某出版社的一工作人员订做了一个皮包;一个路过的美国佬也进来光顾了一笔生意,而且对他们的原创风格赞不绝口,认为很有市常这给兄弟俩开拓了思路:在沪、旅沪的外国人群或许是一个大的客户群。 
  一个月的经营也证明了这一想法:40%的营业额来自外国顾客。这些老外有的是路过绍兴路碰巧看到就走进来的,有些是到绍兴路来旅游的,有的则是拿着介绍小店的杂志专程找上门来的。 
  阎海告诉记者,有两个法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按图索骥找上门来——一本连老板自己都不知道的法国杂志介绍了这个新生儿。 
  此后,上海那些嗅觉灵敏的时尚杂志就开始轮番上门,小店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小店的特色装修也帮了老板不少忙,尤其是那个店名“树”总引起别人的好奇。路过绍兴路的时尚男女,经常光顾汉源书店的顾客,因为对面开了这么一家“嚣张”的小店,都忍不住顺带过去瞧瞧。 
  时尚男女的信息总是最快捷的,他们觉得好,就会在自己的圈子内迅速流传开。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群就逐渐大起来。 
  小店的生意经 
  小店虽小,但货品不少。最常见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提包、挎包、钱夹、皮带,还有一些就是皮制小饰品,如书皮、相框、笔筒、梳妆盒等。当然如果你有什么特殊物品,这家店也可以按需订做。 
  因为是原创,价格自然不菲。像提包、挎包,一般都在200元人民币以上,贵的可达700元~800元。而皮带一类物品,多在100元到200元之间。其他的一些小物件,价位在40元到100元之间。总体毛利率在150%以上。 
  不过兄弟俩觉得,不应该把他们的创作和流水线做出来的工业制品相提并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意才是最有价值的。和自己的创意比起来,现在的定价还是偏低。只不过处于开张阶段,考虑到招徕顾客的需要,才订此价位。 
  小店今年3月15日开张,第一个月营业额1万元左右。前期投资大约花了3万多元。至于每个月的开销,大概有以下几项。首先,兄弟俩在浦东三林租了一套房子作为手工作坊,每月租金1000多。手工作坊购置了一整套制作工具,定期购置的原材料,皮革、配件等,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手工作坊请了一位工人,每月佣金1000元左右,看工作量而定。店租每个月1000多。还有就是税收,一个月约要400元~500元。电费、电话费等杂项,每月在100元~200元。这样算下来,开张第一个月就开始赢利了,虽然赚的不多,但毕竟是好兆头。 
  阎海告诉记者,兄弟俩下一步打算进一步打响小店的品牌,比如,建一个相关的网站。如果这家店经营得好,他们还打算在襄阳路、陕西南路上再开一家店。阎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 

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