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机会光顾有准备的人:我的创富三部曲


          上大学时,我就表现出有点“不务正业”,不大不小地做成了几笔生意。但真正投资理财是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和成家之后。回顾自己的投资理财过程,可以说经历了"三部曲"。
  从3000元到3万元
  1992年,我从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管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等专业学校任教。刚刚毕业时,我的月工资仅仅18 0余元,可当时的物价并不便宜,那时的我不止是个"月光族",而是个名副其实的"负债一族"。
  第一个机遇出现在1992年底到1993年初,当时兴起事业单位办产业。在这种潮流下,我们学校也鼓励教师兴办产业或开辟第二职业,并且还给了教师相应的优惠政策。学校里第一个响应的就是我。我从父母那里连缠带闹"骗"来了3000元,借学校的一间教室免费借用办起了校园读书社。既向学生售书,又开办租书业务。1993年时,书的价格很多“水分”,我以便宜的价格把书买回来,然后又以很优惠的价格销售,租书是按一本书每天2角钱的租金租赁。
  在我的书社里一共有三个图书系列:一是马、恩、列、毛著作;二是古今中外哲学以上两个系列的书一是进价极其便宜,二是你可能想不到这两个系列的书籍还非常受学生欢迎;三是武打小说和琼瑶小说这个系列是当时的热门。
  1993年至1994年两年时间,这个校园书社让我名利双收。一是因为书社图书品位高,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我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学工作者;二是到1994年寒假时,起初投进的3000元已经增值到3万元,这让我从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变成了了不起的“万元户”。到1995年时,教育部门又对教师办产业、第二职业提出质疑,学校也随即下发了禁止教师办产业的文件,我的校园读书社也随之"寿终正寝"。
  从3万元到30万元
  1995年寒假,我和丈夫到上海舅公家里过年。当时上海正是股票流行时期,我是学管理的,对股市有点研究。我认为当时的股市绝对是投资的最佳时机。从上海回来后,我把办书社赚来的3万元全部寄给了上海的表姐,委托她给我买"电子"股的长虹股票,当时每股6元。天遂人愿,到1997年,长虹股票直线上升,当涨到每股60元时,我判断此时长虹已涨到极点,便委托表姐将其全部脱手。转眼间,我阔变成了手持30万元的"大款"。
  我父亲是个摄影师,女承父业,我也是个摄影爱好者。而学院所在地没有一家照相馆,除此之外,我们的家属楼就在校园旁边,我家是两室一厅,我又花费8万元在市区购买了一套房子。于是,我发挥自己的摄影特长,把学校家属楼中我家的两室一厅变成了摄影工作室。办照、购买设施、照相器材共投资近4万元。我在校园内外做了广泛的宣传。跟市内摄影收费价格相比,我的收费标准只是市里照相馆的一半。因为价格合理,照片质量也高,学校的学生们,当地的居民都蜂拥而至。
  从30万元到60万元
  2004年,我们学院在市内集资建一处住宅楼,因为考虑到孩子上学,许多老师都纷纷搬进市内。他们原来住的房子都属于房改房,面积都在60平方米左右和我的摄影工作室一样大小。当初购买时,每套大约1.5万元。我以每套6万元的价格,一共购买了5套,合计资金是30万元。因为学校所在地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外来人口不断增多。今年9月份,已经有人以每套12万元的价格向我求购房屋,如果将房子出手,5套房可卖到60万元,这样就等于实现了投资翻番。但我没有脱手。我以每年每套4000元的租金向外租赁,年租金收入2万元。
  如果仅把30万元存入银行,按定期利率算,1万元一年是180元,一年最多收回5400元。同时,我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因为我的房子处于特殊地带,况且本地房价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有句话说得好,“机遇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做好准备,抓住机遇,在投资理财上,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和可能。 怡芬                                                       

www.163164.com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