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邑商创业成功率会比较高


    
  五邑人很早以前就有出外谋生的历史。
  最大的移民潮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江门五邑很多人为了生计,被卖猪仔去金山做苦工。经过几十年的勤力拼搏,至清末民初开始,华侨在海外站稳脚跟后,侨汇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五邑侨乡。据有关资料,从1864-1949年的85年间,侨汇总额为35.1亿美元。以台山县为例,1930年侨汇达3000万美元,几乎占全国侨汇(9500万美元)的1/3。1937年达到1.8亿美元。 
  另据统计,江门全市户籍人口385.53万人(截止于2004年底),而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共有376万多人,有海内外“两个江门”之称。江门五邑华侨、华人遍布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东南亚等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50年代,五邑乡亲占了港人的80%左右。仅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广大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在江门捐资赠物、兴办公益事业达50亿港币,兴办侨资企业23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36亿美元。
  涌现了像伍舜德、利国伟、吕志和等一批优秀邑商。
  改革开放后,不少五邑人与他们的前辈一样,走出家门去到珠三角、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谋生和创业。
  邑商的经营理念与其他商帮有何不同?他们对家乡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他们在他乡好吗?这次我们推出的“邑商在他乡”系列,就是希望通过这个专题采访五邑籍商人,了解他们在他乡创业的拼搏故事,探讨邑商的成功之道。
  毕业那天就是我创业的第一天 
  记者(简称记):你是五邑大学早期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你是如何走上创业之路的?
  司徒春华(简称司徒):我是1989年从开平蚬冈考上五邑大学的,我读的是机械系,现在改为五邑大学比较有名的纺织系,1991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开平一家棉纺厂工作。刚走出校门的我拼命工作,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但在这家厂做了两年半后,我发现自己在这里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
  因为我哥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山一事业单位,于是1994年我申请调动,来到了中山士春纺织厂。在这里,从技术到设计到销售,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这家厂我也认识了我太太。
  然而,1998年士春纺织厂破产了,我们俩双双下岗。这也算是时势造英雄吧,因为我读书读的是纺织知识,从事的也是纺织行业,而我太太原来在厂是搞销售的。下岗后我们也顺理成章的,开始租铺卖布、研发、建厂,一步步走上创业之路。
  记:创业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司徒:我觉得毕业的那一天就是我创业的第一天,因为前面的工作也是为创业作铺垫的。如果说真正做老板是1998年10月1日国庆节,当时为了节约资金,我们租了一栋别墅,办公、生产、食住都在里面。
  创业初期,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和人才,记得当时我们50万元的注册资金都是我姐夫帮我借的。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觉得没什么能打倒我们。我们夫妻俩都是农村出身的,都特能吃苦,而且我在纺织上有专长,而我太太原来是哈尔滨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来中山后一直做销售经理职位,在企业管理上有优势。这样的夫妻搭档,我认为想做不成功都难。 记:你对自己很有信心,在你创业初期,面对这么多困难也是这么有信心的吗? 
  司徒:是的。当时我们要离开厂时,就有人说不如再待一段时间,等分到一套房子再说。我觉得没必要,我不会为了一套房子就忍气吞声或者没什么发展前景而等待下去,我仍然坚持出来闯闯,我相信哪怕一个月我赚不了一套房,半年我也能赚回来。
  记:创业至今已有9年时间,现在你公司已经到了什么样的规模?
  司徒:现在我们旗下有4间公司:中山市英高达防治有限公司、开平市达一织染实业公司、北京中世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世源草业有限公司,另外,我太太还管理着一家幼儿教育机构。目前,我们纺织方面的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000多万元,另外还有生物工程、草业,我们一年年产值加起来有1.5亿元。
  记:听说你又回到家乡开平开了一家厂,什么时候开的,为什么选择家乡进行投资办厂?
  司徒:我是2003年回到开平创立了达一织染实业公司,该厂投入了3000万元,今年年初已经正式开始投产。选择开平投资,主要是自己的家乡情结,我本身是开平蚬冈人,我自己的厂离瑞石楼只有100米,我对开平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很多人都乡里乡亲,不是同学就是朋友,感觉非常踏实,去到其他地方投资的话我还要重新适应。另外,当然离不开开平市政府的招商引资,有非常好的政策,因此,吸引了我回来。
  我主内,太太主外  
  记:前面你说过,你们集团现在是横跨纺织、生物工程、幼儿教育三大行业,对于这种多元化的经营,会出现管理上的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司徒:我们企业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包括现在我们的再投入生产,80%来自本身的自有资金,虽然发展不快,但符合我们这种穷苦孩子出身的创业者。
  至于多元化发展,我们都有专业的人在做,没有什么问题。在管理上,我主内,太太主外。我主要负责纺织,我太太主要是幼儿教育,她非常喜欢小孩,而在生物工程上,有我们另外一个董事专驻北京负责。我们分工非常科学也很明确,现在我们的生物工程中草业一块今年有很多大项目,随便拿出两项都超过了纺织这一块,公司也进入良性的成长轨道。
  记:现在你们纺织这块主要是以供应面料、OEM为主,下一步发展有没有考虑向品牌之路发展?
  司徒:这是我们的目标,实际上我们也正一步一步坚定地往这个方向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集纺织、印染于一身的企业,即开平市达一织染实业有限公司,完成这个后我们就开始要走向品牌运营和资金运营的道路。
  为此,我们正考虑将国外个别有历史文化的品牌买下来运作。不过我打心底还是想创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品牌,但目前市场有个误区,就是粘着洋文品牌都好卖,而粘着中文的就无法出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有个桥梁,这也是我们考虑收购国外服装品牌的原因之一,想将之作为桥梁,最后建立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品牌。  邑商创业成功率会比较高   
  记:作为五邑人,你在外打拼已有多年,你觉得五邑商人身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司徒:我觉得是见识多,思想的开放,看事物的眼光更高一点。五邑有着非常丰富的华侨资源,不少华侨回来探亲时经常把国外和香港的一些最新资讯、潮流服饰、音像制品等带回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五邑人,他们见识广,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能紧跟时代潮流,因此,他们创业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像我五六岁就开始穿牛仔裤、喇叭裤了,那时我最喜欢听亲戚带回来的一盒Beegees的磁带,磁带封面还有个划浪板,当时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东西,都以为是只小船,磁带里英文歌词我当时还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很喜欢,后来我才知道是Beegees乐队。直到上大学,欧美音乐才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五邑大学为此还办了一场“欧美流行音乐赏析”音乐会,可是那时,我已经组织一个电声乐队,到处去参加表演了,这可是五邑大学第一支电声乐队。
  不过,我发现五邑人语言关过不了,特别是恩平、台山、开平,可能他们说英文还好过普通话。因此,面对全国这样的大市场,语言关让我们吃了不少亏,而且“邑商”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相对分散,他们不像知名的浙商、潮商等商帮那样团结。我就认识了几个潮汕人合作开一家纺织厂十几年没有拆伙,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特点也不是说不好,像碉楼一样,每家每户都是独立的,也非常漂亮,但是两座碉楼的中间却是一片烂地,五邑人可能都有一种独善其身的性格,虽然如此,但是所有碉楼形成一个群体后,引起世界的关注,我相信“邑商”也是这样。
  记:你认为开平和中山,他们经济发展都有什么特点?
  司徒:开平有一点成功的地方是每个企业都有一定规模,而在南海溪桥、中山沙溪一带,更多是小作坊形式的企业,很多人家里有三台织布机也是半个制衣厂,有些一栋楼就有四五间制衣厂,今年这个工人在二楼做,明天就可以跳到三楼去了,人员流动也快。经济学家钟朋荣说过浙江一带是“小狗经济”,而我觉得这里有点像“蚂蚁经济”。开平企业不多,但都是很大气的,长远来说,开平更具有发展力。
  不过这与双方的经济模式不同,开平主要以国企、外资企业为主,而南海溪桥、中山沙溪一带则以个体经济为主。另外,双方的做生意的方式也不同,开平以生产为主,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中山更多的在第三产业,这也是五邑的劣势。就拿物流来说,像我们想寄个速递到开平的厂里都寄不到,那里的物流公司不愿送下去,而是要我们去取,这导致了五邑许多地区的物流都被佛山、中山一些企业垄断了,这非常不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
  找回“邑商”的霸气
  我之所以提出“邑商”的概念,是希望有朝一日“邑商”也像当下的其他商帮一样红遍大江南北乃至全世界,然而不得不正视的是,本土的“邑商”们似乎失去了其海外前辈们如吕志和、伍舜德、利国伟等他们那样的高瞻远瞩与创业激情!
  清末,流亡海外的梁启超为驳斥对他的毁谤,致函上海某报主笔,“吾固确自信为现在中国不可少之一人也。吾信吾足迹若能履中国之土,则于中国前途必有一部分裨益。吾尝有一不惭之大言在此,曰:‘吾之能归国与否,此自关四万万人之福命……故吾常以为天如不死此四万万人者,终必有令我自效之一日’!”当年梁新会那种承诺天下的霸气,是他的强烈超人意志的喷溅,是卓越天赋和历史使命结合的一种必然,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行进至今日,我不禁要问:来自任公故里的江门老板们,你们的霸气去哪了? 相信外海大桥那边古镇的灯火辉煌与这边外海的冷清,所形成的鲜明对比是许多江门人“胸口永远的痛”,同样的情形亦发生在九江大桥的两岸。我们不禁要问:同饮一江水,只隔一座桥,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整体上来讲,可归纳为江门的产业环境不够成熟,尤其是工业配套环境、制造资源不够丰富,产业链不够完善,经济结构“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等等原因, 但笔者认为,不能回避的是江门老板的素质问题。据笔者观察,“邑商”部落虽涌现了诸如大长江、李锦记、真明丽、江裕、天健、维达、嘉宝莉等等优秀企业家群体,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江门老板仍有四个方面有待提高: 
  第一,性格内敛,没有大的魄力,也没有在江门范围内形成一个竞争氛围,而在顺德曾经有过神州与万家乐的广告大战,有过万家乐与万和的排名之争,有过美的与格兰仕的报表风波等等。不管这些争斗的是非如何,但最终结果是顺德的企业在这种竞争氛围中做大了。
  第二,没有分清“做企业”与“赚钱”的不同,不善于学习与用人,基本上还停留在“赚钱”的层次,其实做企业需要责任感与使命感,企业做到一定阶段和规模,企业家就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为员工在奉献,赚钱反倒成了一种副产品。
  第三,“邑商”不是真正会“做生意”的人群。众所周知,第三、四产业的利润率远高于工业,这也是中国首富多来自国美、碧桂园,而全球首富多来自微软、沃尔玛的原因,而“邑商”们则多开工厂,对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尤其商品流通业严重缺乏敏感度。如司前是省级不锈钢生产基地,却“近水楼台不得月”,无法涌现一个五金交易中心,结果生意被邻近的佛山澜石抢走了;开平是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业基地,却无人做流通,结果“肥水流向外人田”,大钱都被南海西樵人与增城新塘人赚走了,等等。
  第四,可能由于江门有比较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先天的优越性使江门的老板甚至全体江门人都显得不够发奋图强,在全球与国内的各个新兴市场,很少能见到“邑商”的身影。这与至今保持闯荡四海、勇于创新精神的“温商”、“潮商”们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邑商”比较缺乏先进地区企业家奋勇拚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怕露富、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老板大有人在,事业心和责任感还不够强,缺乏冲劲和扩张精神,缺乏想干大事的氛围,他们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大。我一直认为,老板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他们应引领时代的潮流!因此希望江门老板们能早日寻回自己的“霸气”,带头发扬“五邑华侨精神”并形成一种“邑商精神”,所谓“邑商精神”,笔者引用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的话来说,就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址138139.cn 微信1631640 QQ3149886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