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从副院长到中国速冻食品第一人


50岁辞去省会市级医院副院长的职务,蹬着三轮车卖起了自己研制的速冻汤圆。如今,63岁的他被公认为中国速冻食品的创始人,企业年销售额近20亿元。

  “折腾”从小开始

  陈泽民3岁起就跟随身为炮兵专家的父亲过着随军生活,辗转各地。10岁时,他和同学一起到电影院、戏院里,捡烟头、废品卖钱,支援“抗美援朝”。初中时,陈泽民学会了理发,于是每到周末,他就背着书包带上理发工具,到农村给农民理发。他还和同学们一起当过泥瓦工、装卸工。高中时,他利用理发推子的使用原理,帮农民制作了一台收割机模型。   1965年,陈泽民从医学院毕业,后来,他被调回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1984年,陈泽民调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副院长一职。此时,他还是想着在业余时间应该干点什么。

  事必躬亲速冻汤圆应运而生

  1989年,陈泽民和爱人借了1.5万元办起了“三全冷饮部”,专门经营软质冰淇淋。第二年,冷饮部用陈泽民自制的设备制作、批发郑州当时惟一的夹心冰淇淋,生意非常火爆。可是每年10月之后,冷饮业进入淡季,冷饮部几十个工人就不知道干什么好。

  年轻时,陈泽民和爱人在四川学会了做汤圆、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郑州以后,逢年过节,陈泽民夫妻都要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一次,陈泽民到哈尔滨出差,见当地人把包好的饺子放到户外冻着,他眼前一亮: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自己家做的汤圆冷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肯定会受欢迎。而且冷冻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3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单个粒重到包装排列,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等等,陈泽民拿出了整体的设计,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先后申请了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

  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陈泽民立即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如今,小小的汤圆已经为陈泽民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更为中国开创了上百亿元的速冻食品市场。

  跋山涉水 打开分销市场

  发明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成功的大门向陈泽民敞开了。但是,如何让商家和客户接受?

  下了班,年近五十的陈泽民蹬着三轮车开始推销产品。他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市内的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

  1990年12月底,陈泽民把速冻汤圆拉到了郑州市很有名气的一家副食品商场。商场负责人在尝了“三全凌汤圆”后,半信半疑地答应先进两箱试试。他又拜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也争取到了“送两箱试试”的待遇。然而,第二天,经理们就希望陈泽民长期大量供货。

  那年春节前,陈泽民去北京开会,他带着速冻汤圆模型到了西单菜市场。经过耐心讲解,商场负责人同意进两吨来试销。结果会还没开完,商场经理就打来电话,让他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

  此后,陈泽民先后在西安、太原、沈阳、济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开拓,陈泽民认识到速冻食品将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便于1992年5月辞职下海专心卖汤圆,并开始组建“三全食品厂”。

  当时,一套进口的速冻机需要1000多万元,国产的也得100多万元,陈泽民就自己买材料,自己设计制造,硬是建起了当时国内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正式走上工业化生产的轨道。1992年下半年,陈泽民把生产管理交给家人,一个人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

  在陈泽民看来,这是一段非常艰辛的经历。可就是用这种最笨的方法,“三全凌汤圆”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迅速打开。1993年起,三全的日产量达到了30吨。

  苦练内功 永保行业领先

  由于市场形势良好,1995年前后,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汤圆”的企业。这时候,陈泽民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对同行侵害自己专利的追究。

  他认为速冻食品是个技术门坎很低的行业,专利官司打不胜打,耗费精力得不偿失。海外的速冻食品工业比我们先进得多,你挡住了身边的同胞,也挡不住别人登陆上岸。与其让海外企业长驱直入,倒不如本土同胞齐心协力,把市场迅速做大,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有一定抵抗力的民族速冻产业。1995年起,三全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2004年,企业销售额超过14亿元。

  回顾创业之路,陈泽民认为,一个人创业的目标可以很远大,但都要从小处一点一点做起。温州人之所以那么厉害,就因为不论是纽扣、拉链、打火机,还是皮鞋、马桶、厕纸,人家都能把它发展成一个大的产业。                                                       

www.163164.com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