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追赶阳光的人


                    
  记全国青年兴业领头人 上海市优秀青年兴业带头人袁文辉 
  来了一个袁文辉,撑起了一家富含生物高新技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企业——上海文地园艺种苗有限公司。谁能想象,一个成立之初仅有资金4万元的4人小组,在以袁文辉为首的唯一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经过短短的五年时间,就发展成为目前上海生产能力最大的花卉组培工厂。97年产值达18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0万元,创利达50万元,98年产值17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56.7万元,创利51.8万元。谁又能想象,一个成立之初被众多专业人士持否定态度的小组,经过短短的五年时间,发展成为所育苗种走俏于吴、日、荷、以等国的“高新技术企业”。
  
  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义无反顾
  袁文辉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他从小就对生物有着特殊的感情。还是在上初中时,他就会自己动手雕刻水仙造型,再分送他人。难怪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直到现在还有春节向袁文辉讨要水仙花的习惯。高考之后他如愿以偿,进入了上师大生物系深造。在导师的印象中,他是一名严肃、内向、勤奋、只知置身实验室中的好学生。91年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分配到浦南中学教授生物。按理说工资不低加上舒适的工作环境,他该知足了。然而袁文辉的梦还没有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一个信念:将我所学付诸实践,用于社会、贡献社会。为此,93年底袁文辉毅然放弃了稳定的教师职业,只身来到了离家20多公里的南汇县下沙镇上海大中建筑材料总厂,开始了他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创业艰辛百难多
  刚到上海大中建筑材料总厂时,袁文辉负责筹建植物组培室。生物组培技术是生物系统工程中一项复杂的课题。国内虽然在研究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较之国外,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产业化。也就是说,科技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因而当时大多数人对此都持否定态度,认为国内那么多研究院、研究所都在做,都在赔。我们搞,不也是劳命伤财吗?可执着的袁文辉却不这么想,他相信自己的眼光, “中国花卉市场这么大,为什么我们非要花外汇进口国外种苗,我们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己为自己提供种苗。”他的这种想法得到了大中总厂党政领导和导师的支持。没有场地,就夜大中总厂临时租借了一间宿舍;没有员工,就地招聘四名下岗工人;袁文辉始终牢记导师给他的赠言: “别人不相信你,不怪别人,因为他们不懂。你要相信你自己,将成绩做出来证明给别人看。”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袁文辉楞是用四万元资金搭起了一个年产50万苗的组培实验室。建室之初,资金短缺是袁文辉面临的第一号难题。为了节省开支,他既当经理,又当工人,一根根电线他亲自埋好,一排排试验架他亲手组装。没有钱买苗培训工人,袁文辉就亲自下田拔一筐青草,拿回来手把手地教工人分苗、切苗、练手势;雇不起销售人员,他就骑着车到处推销。七宝、梅陇、青浦、松江,到处都有他袁文辉的身影,到处都留下了他袁文辉的足迹。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冷水,方便面是家常便饭,挤公车已成习惯。直到现在,袁文辉出门办公,午餐依然只是一顿五元钱的盒饭。就连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也时常抱怨:“跟着袁文辉出门办事,吃也吃不到,住也住不好。”袁文辉创业碰到的第二个难题是人力少、技术缺。创业之初,袁文辉手下只有四个“兵”,而且全部来自原大中建材厂,搞生物组培都是“门外汉”。那时的袁文辉既是公司经理,也是采购员,还是唯一的推销员。白天他在外跑业务,买原料,晚上回来一边做实验,一边编教材,加班加点培训员工。那时的他每天睡眠只有两三个小时,经常是忙得连晚饭还要由员工提醒才会想起去吃。有一次,袁文辉做实验做到凌晨三点,实在熬不住,头一歪就睡在了实验台上。第二天他的导师来探望他,当看到试验烧瓶上写着“刹车片”时,大为惊异,忙问是何新品。袁文辉凑近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昨晚睡梦之中,竟然还在想着白日里更换刹车片的事情,不知不觉中,将“刹车片”三个字写在了品种标签上。也许是袁文辉的这分执着感动了上苍,一年以后,大地公司的帐面上开始出现盈余。
  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
  袁文辉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只是在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好一句“做自己想做的事”。为此他付出了许多。以前在大学里袁文辉曾有一个女友,可是毕业之后两人分了手,原因就是女孩忍受不了袁文辉对工作的那份痴迷和过分执着。袁文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93年创业至今,袁文辉平均每年的实际工作天数从没少于过360天,节假日在他的日历上早已被抹去。用他的话说: “我的时间已不再属于我,而是属于整个大地公司”。就在他结婚的当天上午,他还依旧奔波在市场上联系业务,捕获信息,直到要接新娘了,一直替他张罗的导师以及父母才想起来新郎还没到场,慌忙四处寻他;妻子怀胎十月,他陪在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不是在外出差,就是蹲在厂里指挥生产。儿子生下一个月了,连名字都还没起,为什么?妻子一直找不到时间和他坐下来商量。临到最后,还是同事们急了: “再不起名你儿子就报不上户口,成黑户了。”这时的他才从记忆中找到此事,急急忙忙赶回家办理。袁文辉对时间的吝啬不仅在同事中广为流传,而且连外商也领教过。与大地合作的三家外国公司中的美国Ball公司总裁就曾几次邀约袁文辉,请他到美国作客,并允诺只要他去,随便美国任何地方,包他吃、住、玩一个月,还会替他办好入境手续。可袁文辉却一推再推。最后美国老总急了, “只要Mr袁你来,我一切手续全部替你办好。”满以为这下袁文辉肯点头了,可等来的依然是袁文辉那句委婉的道歉: “对不起,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实在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游玩上。”对时间袁文辉是“抠”到了极点,可对于自己的待遇,袁文辉却又“大方”到了极点,就连手下员工也为此打抱不平。作为公司经理,袁文辉为了节省开支,连续拿了两年300元的月工资。按规定,他理应享受年薪3万元的工资待遇,并享有在利润额中提成15%作为年终分红的权利。可直到如今,他仍拿着那950元的月工资,年终15%的分红他更是从未提过。而他手下的许多员工工资已是他的一倍甚至两倍了。有人曾劝过他,让他该拿的拿;也有人笑他傻,脑子有问题;还有人说他吃了亏,可他总是菀尔一笑,甩出一句老话: “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中国有句老话: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用在袁文辉身上最合适不过。在公司成立伊始,袁文辉就将质量方针定为大地的生存之本。不仅要在种苗成活率上下功夫,更要不断开发新品种。袁文辉深信,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一方面注重收集国内市场信息,分析市场需求空白点;另一方面加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五年来,大地先后与美国Bal1公司、日本第一园艺、荷兰海威达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合作开发生产世界先进生物种苗。同时,通过这三家国外公司,大地还将自身开发研制的三个新品种推向了图际百场。结果一炮打响,迅速走俏于美、日、荷、以等国。1997年,世界著名的非洲菊专业生产厂家荷兰Schreurs公司采华考察投资。几个月下来,地方跑了不少,却连一家合适的单位也没找到。正当他们准备打道回府之际,经人介绍来到了大地。第一次见面后,袁文辉那一口流利的、极具专业性的英语介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适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挑剔的荷兰人并没有轻易相信眼前的这位毛头小子。他们立刻提出参观大地的试验室及种苗生产基地。“YES,NO PROBLEM.”袁文辉爽快得一口应承下来。简陋的生产设施与完美的产品品质形成了极强的反差,再加上袁文辉一路上专业而独特的讲解,荷兰人彻底服了。“就是你,就是大地。”Schreurs当场与袁文辉拍板,授予其在中国的唯一代理权,将其先进的非洲菊生产专利放心地交给了大地。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看大地公司虽小,可它的名声却响。上海市场上80%的非洲菊种苗由大地公司提供。那是在96年昆明花博会上,一位当地花农挑着自己培育的非洲菊在会场门口出售。正巧以色列总领事也信步会场。当他看到那一株株绚烂无比的非洲菊时,眼睛一亮。“你是从哪里买来的?”花农一听急了, “是我自己种的。” “种苗是从哪里买来的?”花农顺手一指袁文辉,“是他,太地的”。 总领事上下打量了一下袁文辉,随手拿起一把格尺,衡量着花盘的直径,1公分,没错,地道的非洲菊。“一美元一株,我全买下了。”花农笑了,袁文辉笑了,大地种苗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以色列的国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不能我能。”袁文辉始终强调这一竞争准则。为了增强自身的优势,袁文辉凭借成熟的组培技术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成功的建立起了一条融洽而又高效的图际信息渠道。国际市场上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在袁文辉这里都能得到最快的反应。“抓紧国际市场脉搏,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以其优补我劣,用我长攻其短,这才是大地持续发展的最终方向。”
  心底无私天地宽
  袁文辉成功了。现如今的大地早已成为一家年产值几百万元,利税几十万元的国内著名的种苗公司。当初怀疑他的人们信服了,纷纷来请他、挖他,许以高官厚禄,可袁文辉丝毫不为所动,他的心中正在酝酿着更大、更远的计划。“我们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建立我们自己完善的花卉市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他要把自己亲手育成的这颗生物高科技产业化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播种,让它开花结果。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志向。为此目的,他不遗余力。原本就是上海农科院副院长的孙桥农业区总经理听说了袁文辉,亲自驱车请贤,请袁文辉协助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园区建立现代生物组培实验室;安徽芜湖市林业局针对自身特点,也想搞生物组培技术的发展,以便推动本地农村发展新产业。袁文辉一听是为了帮助农民兄弟致富,没有一句推辞,亲自赶赴芜湖。搭建实验棚,培训技术人员,传授生产经验,介绍销售渠道,无处不关心,无事不操劳。过硬的技术,完善的服务,热忱的态度,真诚的帮助征服了客户,征服了同事,也征服了对手。在大地,甚至在客户中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小袁这个人,我们服。”
  为明天的太阳添加一抹光辉
  彤红的花瓣,黝黑的花蕊,这一株株鲜艳夺目的非洲菊正如一个个太阳一般照射着“大地”,照射着袁文辉。透过这个腼腆、文静的青年人那双坚毅而又聪慧的眼睛,我想起了夸父。可不是吗,袁文辉对事业的那份执着,不正如夸父追日一般么?看,明天的太阳多么灿烂,青春的色彩多么辉煌……听,号角又吹响了,袁文辉这个敢于追赶太阳的人,又踏上了新的征途。
  摘自:上海团市委                                                       

www.163164.com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