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我们的网址:163164.cn 微信 163164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奥运已改变了中国人什么 将改变我们什么


     我家的楼下曾经有一个菜场。那里本不是菜场,而是都市村庄里的一条小街道,后来有了菜贩子,卖菜买菜的人多了,便成了菜场。摆菜上桌,发现少了一个凉菜,“到楼下买根黄瓜”,10分钟不到,黄瓜就能买回来。为了奥运,一年前菜场就被取缔了,建了一些花坛,还有座椅,于是总能见大爷大妈在那里聊天。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每天多跑1000多米的路程,到远处的一个熙熙攘攘的封闭市场里买菜。坐在花坛边聊天时,还不时念叨当时那买菜方便的日子。

  或多或少,奥运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改变的过程,既有喜悦,也有困惑和矛盾。正如楼下的菜场,要方便,还是要舒心?常常是一个两难问题。

  接下来的这种选择可能更多。比如,7月份起,车辆要分单双号上街,很多人将不得不去坐公交,可以想象那时的公交地铁会挤成什么样,但毕竟,可以呼吸到相对清新的空气了。

  这种生活细节的改变似乎波澜不惊。改变得更多的,恐怕还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态度。

  奥运是中国向世人展示形象的良机,这种展示不是像当年加入WTO那样体现在经济意义上,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亮相。中国还没有这样零距离地站在聚光灯包围着的世界舞台上,我们还有些不太适应。羞涩、惶惑,还有几分不安。

  典型的如“抵制家乐福事件”。这种“以伤害自己来惩罚别人”的方式,似乎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平息。一方面是“抵制”,一方面是“理性”,两种力量在网络上仍然呈现着某种胶着。而显然,以引导舆论为职责的公共传媒,理性的声音占据上风,这也是目前事件仍以理性发展的原因之一。

  圣火传递的波折作为另一种世界形态可能会改变许多中国人的看法。人们发现,原来世界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百分之百的人都对奥运怀有崇高的敬意;人们发现,原来还有人对中国那么陌生,曾参与火炬传递、自认长期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游走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说: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了;人们发现,我们对融入世界其实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中国人有着浓烈的爱国热情,但是,那么多人表达爱国的方式却与大国国民应有的风范背道而驰。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永远在掌声中进步。人们称赞“弱女子”金晶,是因为她既以残病之躯保持了火炬的安全,也在事后理性表示“不赞成抵制”。世界没有什么事情,只有利,没有弊。想得到上天的雨水的滋润,就必须暂时失去可爱的阳光。我们发现了横亘在中西方之间的“厚墙”,那么,是以宽容、温暖的力量渐渐融化它,还是以冰冷的、拒绝合作的态度使之更加厚重? www.16314.cn

  有一点是无可争辩的,全球化的时代,这堵墙不可能永远存在于中国和西方之间,墙的存在,受损的将是墙两边的所有人。

  从申办成功到精心准备,奥运已经走了7个年头。再有100天,奥运会将正式开幕。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点点变小,离最后的“撞线”越来越近———倒计时的过程,便有了“百米冲刺”的意味。如果说,奥运已经改变了许多东西,那么奥运在接下来“百米冲刺”的日子,甚至在“后奥运”的遥远未来,中国要以什么样的姿态,以什么样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将是一个越来越需要并不得不回答的题目。

记住我们的网址:www.163164.cnwww.138139.com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