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我们的网址:163164.cn 微信 163164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海口人为何买不到本地菜


   2006年接近尾声时,笔者来到海南省海口市菜市场走访时发现,畸高的菜价还没降下来,叶菜价仍保持在每斤2.5-3元的水平。2006年12月初,专家“暂时涨价”的预测似乎已经失效。



  在冬季瓜菜的生产基地,海口市民却吃着昂贵的蔬菜,已经不是进入同年12月后才有的讽刺。海口市民似乎已经习惯了菜价“见风涨”的秉性。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月初在《海口物价何时才不让人一惊一乍?》一文中曾认为,一是蔬菜供销中间流通环节的利润过多,挤占了菜农和市民的利益。比如近日就有流通商承认,海口每斤卖2元多的茄子,在其他市县的收购价仅0.5元。二是“封岛”意识导致物流不畅,客观无意识地为菜贩子的强硬涨价撑了腰。二者相辅相成。



  不过,海南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陈显明则认为,目前海南省内蔬菜虽已陆续上市,但主要是供应内地北方市场,忽视对本地特别是海口市叶菜市场的供应,造成暂时短缺。岛内市面上的瓜菜,部分还是从内地比如广东、广西等省区运入,价格的确过高。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是“出岛农业”搞过了头。海南瓜菜要立足于“品牌农业”和“出口农业”的战略目标,辐射半径要大,但也绝不能成为“空心圆”。目前,蔬菜供销地价格倒挂问题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海南冬季瓜菜就像一支“倾巢而出”的部队,“杀奔”北方市场,可后方的防务空虚。两广蔬菜自然乘虚而入。根据区位理论,市场领地越远,送达价格就越高。海口市民吃高价菜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岛内脆弱的供应链和必要竞争的缺乏,又使菜价的波动更受制于天气通航因素,市民可谓“看天吃菜”,一风吹而知菜价涨。



  可见,菜价疯涨的原因,还有市场定位和结构的因素。它与“封岛”意识导致的物流不畅有关,造成海口蔬菜间歇性短缺的既成事实,流通商也趁机哄抬菜价,一时间叶菜价涨幅超过50%,轻易地突破了30%的警戒线。而利益的驱使,又会使部分流通商混于人群中,以“健康岛”为招牌,鼓吹“封岛”意识。三者已成合力,不统筹地综合治理不能凑效。



  当前,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还相当脆弱,农民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市场信息和定价谈判能力都很小。海南省农业发展如何兼顾出口和服务本岛?恐怕在眼下,海南农民自身是没有能力来准确分析和统筹的,那么,市民的目光就齐刷刷地朝向了海南省农业部门。



  专家预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前不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的出台,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无数历史经验表明,改善农民的处境,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农民自己。当前,政府要在扶持的态度下,让农民自己在市场大浪中历练,去学会市场分析、经营和统筹的本领,这是大方向,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任。海南省农业厅也表示,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由脆弱的地缘联合走向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产业联合。当海南农民不再仅仅跟在政府、流通商的屁股后面转时,琼州农业的优势资源得到整合时,准确的市场判断就同时会产生不可小觑的社会效益,海南冬季瓜菜的岛内“空心圆”肯定不复存在,而海南省农业部门在统筹和规范市场的时候,也才不那么心力交瘁。



  当然,这是一个根本的办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眼下并非意味着无所作为。比如在政策引导的条件下,海南省可对瓜菜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局部指导、调节,又比如在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要放宽准入,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过多政策性地保护一部分岛内农业企业,终究不是办法。不能因“健康岛”的牌子,变相实行物资进出岛的双重标准,只要搞好检疫工作,实现农产品供销两旺,岛内居民的生活福利就不会削减,只会增加。记得海口市市长陈辞曾说,执政,就应该让海口市民的脸上挂满笑容。那么,假设海口菜价不再“见风涨”,市民脸上的笑容至少会多一些。

记住我们的网址:www.163164.cnwww.138139.com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